【行業政策動態】
垃圾分類迎來時代有望帶動市場向好
“今天你是什么垃圾?”近日快速地刷屏網絡,垃圾分類進入人們的視線。
近日,上海出臺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落地后,引起網友廣泛熱議——上海進入“史上最嚴垃圾分類時代”;在此之后,有媒體爆料《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修訂版有可能登臺;成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也相繼發布公告,公開征求《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修改意見建議……。這意味繼2017年《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出臺后,我國正逐步從國家層面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
2000年,我國開始了垃圾分類試點,但由于居民端意識不強、政府出資不夠、垃圾分類產業鏈不完善等因素,首批試點城市均未有明顯效果。而近年在垃圾處置規范化程度不斷提升、環衛與再生資源產業鏈日趨成熟。
2017年3月迎來了新轉折。國家發改委、住建部聯合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其中46個城市包括了: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石家莊、邯鄲、太原、呼和浩特、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蘇州、杭州、寧波、合肥、銅陵、福州、廈門、南昌、宜春、鄭州、濟南、泰安、青島、武漢、宜昌、長沙、廣州、深圳、南寧、???、成都、廣元、德陽、貴陽、昆明、拉薩、日喀則、西安、咸陽、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
2019年6月,住建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通知》提出: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到2022年,各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在此之后,各重點城市也相繼發布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和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我國逐步開始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相比此前試點城市的政策力度和覆蓋環節,此次上海在垃圾分類的各環節政策機制和落地規范相對更加完善,以上海為范本,各大城市接下來都將實行垃圾分類。
垃圾處理市場有望迎來利好
首先是餐廚垃圾后端產生的沼氣發電、生物質柴油等各類產品帶來不小的增量;其次,在再生資源領域,分類一方面有助于資源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助力行業進一步規范化,從而提升規范回收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同時,在垃圾焚燒業務方面,短期單一的焚燒業務在收入體量上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干濕垃圾分離后,入爐垃圾品質的提升對垃圾焚燒企業控制排放的成本優化和運營風險管控帶來利好。